你的位置:九游官方链接怎么下载 > 新闻动态 > 解放军可生产1000枚核弹?5月6日,美媒传来新消息
解放军可生产1000枚核弹?5月6日,美媒传来新消息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81

美媒:俄罗斯向中国提供25吨高浓缩铀,解放军可生产1000枚核弹?

最近,美国媒体煞有介事地叫嚷着“俄罗斯向中国提供25吨高浓缩铀,可制造1000枚核弹”,这番言论既没有事实依据,也完全暴露了美国在“核安全”“核不扩散”话语上的双重标准和霸权心态。 先不说什么“25吨”“1000枚核弹”是如何算出来的天方夜谭,就单从基本常识来看,这批19.75%铀-235浓缩的二氧化物燃料,是俄方TVEL公司分年分批供应给福建霞浦CFR-600快中子反应堆的民用核燃料,压根儿就没达到20%高浓缩标准,更谈不上90%以上的武器级铀,本质不过是民用核电合作项目。

中国发展快中子反应堆,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俄罗斯携手展开的大型核电合作的一环。 从那以后,大亚湾、田湾核电站陆续建成投产,核电已成为满足中国能源需求、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CFR-600项目只是后续阶段,依托俄罗斯成熟技术,中国自主创新,目标是实现更高燃料利用率和更低放射性废物产生。 年装燃料不过几吨,25吨是多年累计量,不是一次性交付,更不是“立即可造千枚核弹”的秘密武器库。

即便有人天真地想把这些核燃料提炼成武器级铀,也得重建离心级联,动辄上万台离心机、耗费数年时间,还要面对国际原子能机构(IAEA)严密监测,这种成本和风险可不是任何一个“核大国”轻易承担得起的。 我们不禁要问:美国究竟在打什么算盘?当年,美国自己通过“兆吨换兆瓦”协议,一次性回购了500吨苏联高浓缩铀,用于民用核电;如今却对中俄正常核电合作竖起大棒,散布“中国威胁论”,说白了就是打着“核不扩散”的幌子,维护自身核垄断地位,掐住他国民用核能发展的咽喉。

美国珠玉在前,一边鼓动盟友把中国围起来,一边喊着“全球核安全”口号,这种口是心非、指鹿为马的做法,既荒诞又可悲。 再深层次看,美国不断炮制“中俄核合作威胁论”,其实是想掩盖自身在核军备竞赛中的尴尬处境。

美国现役核弹头总数接近6000枚,退役待拆除的还有7000余枚,而中国的核弹头也不过数百枚规模,自始至终坚持“有限威慑”“不首先使用”政策,远远低于美俄水平。 中国所谋求的核力量,只是维护国家安全与战略稳定的“最低限度威慑”,绝无意踏入破坏全球战略平衡的危险深渊。

相比之下,美国却不断升级核武器技术,构建“弹头全球打击网络”,拼命拉拢北约、拉拢印度、日本,试图用核威慑牵制任何不听话的国家。 放眼当今世界,核能与核安全相辅相成,不可分割。

中国与俄罗斯开展核电合作,从技术转让到设备制造,从培训人才到监督机制,都是在IAEA框架下透明运行。 霞浦CFR-600项目更是设有多重安全屏障、严格的燃料全程监管,任何燃料流向都在监测之中。

美国若真心关心核不扩散,为何对俄罗斯向印度供应的“直压水堆”设备、对以色列、巴基斯坦等国的核活动视而不见?为何对自己盟友建设的核反应堆一概默许,却不停向中国指责?这正是典型的“我可以,你不行”的霸权逻辑。 美国媒体的夸大其词,还有一个更险恶的用意:制造舆论恐慌,给西方舆论场输入“中国威胁”“核恐怖”双重密码,以便为下一轮对华遏制政策收买民意。

试想,如果中国真有“1000枚核弹”能力,那岂不是全球核平衡彻底倾斜?各国立马就会喊着要重新策划“核共享”、提升“核东风”,结果国际局势只会更加动荡不安。 而美国正是希望通过这种“危机感”来赶紧拉拢盟友,构筑一个更坚固的“反华联防”体系。

它用核武装竞赛把自己装进了军备囚笼,却美其名曰“维护世界和平”,这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讽刺。 更何况,谈到铀浓缩技术,90%的武器级铀与19.75%的堆用铀在技术上完全是两回事。

把后者与前者等同起来,用来炮制“中国核威胁”,纯属捕风捉影、自欺欺人。 过去几十年里,中国在核燃料循环、乏燃料再处理、核废料处置领域取得的进步,都是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,完全符合国际规则。

中国坚持“核不扩散”“和平利用核能”原则,从未出现过任何未经授权的铀或钚外流事件。 恰恰相反,美国还要把本应用于民用的核科技合作当作“危险材料”,是对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赤裸裸歧视。

从更宽广的历史视角而言,中俄核电合作根植于30多年前的务实互利。 那时,世界刚刚结束冷战阴影,各国渴望用核电替代化石能源、减少污染。

中国的能源短缺与生态破坏问题凸显,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核电技术与经验,双方一拍即合,开启了一条合作共赢之路。 时至今日,这条道路依然畅通无阻;中国不仅引进了俄方先进的VVER-1000技术,还在核心堆芯、堆内材料等领域实现了自主可控,正朝着自主设计、国产化制造迈进。

这样的努力,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,而不是被“捕风”“揣测”成核武器扩散的帮凶。 当下,美国对中俄核电合作大肆渲染,背后是它对自己失去技术垄断的焦虑,也是不敢真正面对新能源革命和碳中和挑战的无奈。

核电站、快中子反应堆对于减排、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,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必要参与其中。 美国却把“核安全”挂在嘴边,却把“中国威胁”搬上台面,用核事故与恐怖阴影来绑架国际舆论,竭力掩盖自己在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治理上的拖延与退让。

诚然,任何核技术都存在潜在风险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因噎废食,将正常的核能合作妖魔化。 核能的本质是为人类提供清洁、稳定的能源,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。

中国与俄罗斯在扩大核电规模、提升安全标准、完善监管体系方面所做的努力,正是对“核能安全”最有力的实践。 美国若真心关切全球核安全,不妨拿出当年回购500吨高浓缩铀时的担当,多一些合作与开放,少一些指责与打压,否则它所谓的“核安全卫道士”身份终将成为国际社会的笑柄。

回过头来看那句老话——“运气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”,更重要的是制度、技术和国际合作。 中俄核电合作的发展轨迹,正是秉承这一理念,从互信走向共赢,从技术引进走向自主创新。

美国那种“我有核武,你不得发展核电”的霸权逻辑,注定要被历史和事实打脸。 中国坚持“最低限度威慑”“不首先使用”原则,既不追求核数量竞赛,也毫无意图撼动世界战略平衡。

而美国若要赢得真正的国际威望,就该停止双重标准,放下冷战思维,以更坦诚的姿态参与全球核能治理。 核能无国界,合作才能共赢;偏见只会制造对立,抹黑只会暴露虚伪。

愿国际社会都能看清真相,还核电合作一个公道,还世界和平一个机遇。